李斯特(Liszt)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Annees de pelerinage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35-337頁):
1833年李斯特在白遼士帶領下參加瑪莉‧達古伯爵夫人的沙龍集會。這位大他6歲的貴婦不僅會彈鋼琴,對文學、藝術的造詣也很深,李斯特被她的魅力迷住進而拜倒石榴裙下。之後兩人為避開人們耳目,於1835年5月,私奔到瑞士蕾夢湖畔同居。
李斯特(Liszt)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Annees de pelerinage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35-337頁):
1833年李斯特在白遼士帶領下參加瑪莉‧達古伯爵夫人的沙龍集會。這位大他6歲的貴婦不僅會彈鋼琴,對文學、藝術的造詣也很深,李斯特被她的魅力迷住進而拜倒石榴裙下。之後兩人為避開人們耳目,於1835年5月,私奔到瑞士蕾夢湖畔同居。
李斯特( Liszt )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 ) S141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30-333頁):
1837 年李斯特 26 歲時,將帕格尼尼著名的協奏曲《鐘》( La Campanella )的終樂章改編成鋼琴曲。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項非常冒失的舉動,但李斯特並不外行,他所編成的鋼琴曲優美精妙,與原曲同屬佳作。從此李斯特打鐵趁熱,陸續將帕格尼尼《隨想曲集》中的五曲也改編成鋼琴曲。 3 年後即 1840 年,樂譜出版時,題為《帕格尼尼超技練習曲》,呈獻給克拉拉‧舒曼。 1851 年再版時,刪去「超技」二字,改用現在的標題。
李斯特(Liszt)超技練習曲(Etudes d’exexution transcendante) S139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26-330頁):
1826年李斯特14歲在馬賽出版《十二首鋼琴練習曲》,即為本曲的第一版。1939年李斯特將本曲改寫並獻給他10-11歲間的老師徹爾尼,1951年李斯特40歲時將此作品二度改寫,並將本曲冠上《超技練習曲》之名,同樣呈獻給徹爾尼。本曲更正確的譯名應為《卓越的演奏用練習曲》。
李斯特(Liszt)三首演奏會用練習曲(Trois Etudes de concert) S144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24-325頁):
第一曲「悲傷」(Il Iamento)
李斯特(Liszt)b小調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178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322-324頁):
李斯特為答謝舒曼題獻給他《C大調幻想曲》,特地於1852年到次年,在威瑪寫作本曲,題獻給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