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遼士(Berlioz) 附中提琴主奏的交響曲《義大利的哈羅德》(Harold en Italie, symphonie en 4 parties avec un alto principal) Op.16

 

樂曲簡介:

菅野浩和,《白遼士》,美樂出版社,第32-37頁:

帕格尼尼因為獲得一把中提琴名琴,想要使用此琴發揮名人技巧,而委託白遼士所寫的協奏曲風作品。由於白遼士強烈的幻想性格,最後並未依照帕格尼尼的意思而寫成一首發揮大演奏家技巧的曲子,而寫成一首具有標題性內容的作品。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遼士(Berlioz) 《雷利奧回生記》(Lelio, ou Le retour a la vie; Monodrame lyrique Op.14b

 

樂曲簡介:

久納慶一著,《白遼士》,美樂出版社,第26-31頁:

本曲是做為《幻想交響曲》的續篇及完結篇。本曲是罕見而奇特的樂曲,只能將其看成是一種在獨白劇加入音樂的樂曲。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遼士(Berlioz) 《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iqueOp.14

 

樂曲簡介:

菅野浩和著,《白遼士》,美樂出版社,第14-25頁:

對白遼士而言,交響曲並非如「絕對音樂」那樣只是展現主題之對比感與發展結構美的器樂曲而已,而是一種可用某故事或某情景為中心來總結的器樂劇或情景畫。他的交響曲之所以被稱為「標題交響曲」,他本人之所以被稱為19世紀浪漫派標題音樂的創始者即因此而來。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刑法總則要旨(林鈺雄)

啟蒙時代之後的刑法則多半認為,惟有與公民之間和平的、自由的共同生活不一致的行為,才能施以刑罰。此等不一致的行為,在古典的犯罪型態中相當明顯,例如殺人、傷害或竊盜等等;……是以,現代刑法不再以行為的反道德性,而是以行為的社會損害性為聯結果,亦即,現代刑法之所以處罰特定行為,乃因該行為和人類和平共同生活的規則互不相容。反過來說,即便是不道德的行為,如果未損及人類和平的共同生活,也不應受刑罰制裁。(第9頁)

 

將刑法限縮成為「禁止社會損害行為」的規範,是現代刑法的第一個重要前題。對於這種啟蒙觀點最有頁獻的刑法學者,莫過於貝加利亞,其名著《論犯罪與刑罰》,影響現代刑法深遠,後來發展成為「法益」的概念:只有侵害法益才構成犯罪,國家僅應也僅能就侵害法益的行為施加刑罰。……不過,上述啟蒙刑法的進展可以說是極其緩慢,刑法與道德的界限逾今仍然模糊不清。……其次,過猶不及,法益概念固然作為建構現代刑法的基石,但畢竟還是啟蒙時代以來,以「人」作為世界中心的人本思想的反應;然而虐待動物、污染環境及滅絕生態等行為,固然造成不少惡果,但卻不是傳統型態的侵害法益行為,因此,當代刑法學的課題之一,在於如何重新界定法益概念,使其既能保有限定刑罰範圍的傳統功能,又能適應制裁人類過度「唯我獨尊」的侵害行為。(第10頁)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伯特( Schubert ),歌曲集 《天鵝之歌》( Schwanengesang D.957

 

樂曲簡介:

大木正純,《舒伯特》,第 301-308 頁:

本件品非聯篇歌曲集,是出版商於舒伯特去世後將舒伯特於去世前寫的 14 首歌曲集合出版,名為《天鵝之砍》。傳說中天鵝於平常時安靜無聲,只有於垂死的時候才會鳴叫,因此出版商以此為名,是想要藉機讓人想起舒伯特。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刑事訴訟法要旨(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2004.09,4版、下冊,2013.09,7版)

刑事訴訟之基礎構造

國家追訴原則的思想基礎,乃追訴犯罪具有公共利益,被害人亦不能左右。……國家不能只因私人(尤其被害人)不願意或無能力發動追訴,便任由犯人逍遙法外,更何況被害人可能是出於畏懼報復或其他一時情緒等等的偶然因素而放棄追訴。(林鈺雄,上冊,第44頁)

 

告訴乃論不過是國家追訴原則的「限制」而已,不是「例外」。……國家機關不能等到提出告訴時才開始採取行動。(第46頁)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伯特( Schubert ),歌曲集《冬之旅》( Winterreise D.911 Op.89

 

樂曲簡介:

石多正男,《舒伯特》,音樂之友社,美樂出版社,第291-301頁。

舒伯特完全遵照米勒的詩集,一首不漏地寫出全部24首歌曲,順序雖然有所變更,但因本詩集沒有《美麗的磨坊少女》那樣明瞭的劇情,所以順序的變更並不成問題。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伯特(Schubert),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Die Schone Mullerin) D.795(Op.25)

 

樂曲簡介:

石多正男,《舒伯特》,音樂之友社,美樂出版社,第 281-291 頁。

此部歌曲集是在 1823 5 月起至 11 月之間所作曲。詩集為米勒( Wilhelm Muller 1794-1827 )的《旅行獵號手的遺稿詩集》。舒伯特省略了詩集的序與跋,並捨棄了其中的三首詩,即描寫磨坊少女的第 6 首,表現嫉妒心情的第 16 首,以及將思念託付小花的第 20 首,其餘幾乎完全沒有變動。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頓( Haydn 彌撒曲 戰時彌撒(大鼓彌撒)( Missa in Tempore belli “Paukenmesse” Hob.XXII:9

 

樂曲簡介:

中野博詞著,《海頓》,第 372-374 頁,美樂出版社:

海頓在親筆譜上載明《戰時彌撒》的標題。作曲的 1796 年當時,作為奧地利領土的北義大利各地正遭拿破崙軍隊入侵,飽受戰火摧殘,《戰時彌撒》的名稱正是這位奧地利國歌的作曲者、在英國大獲成功並蒙國王挽留定居卻還是堅決返國的愛國之士海頓,對法國威脅表示憤怒的象徵。特別是在〈羔羊經〉的部分使用獨奏的定音鼓,生動地用音樂刻劃出戰爭的恐怖與對和平的熱切渴望,也因此有《大鼓彌撒》的暱稱。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頓( Haydn 神劇 四季( Die Jahreszeiten Hob.XXI:3

 

樂曲簡介:

中野博詞著,《海頓》,第 367-371 頁,美樂出版社:

第一部「春」: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