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斯特(Liszt)第三號交響詩《前奏曲》(Les Prelude S97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289-291頁):

李斯特所作的13首交響詩中,本曲最著名也最常被演奏。

拉馬丁《詩的沉思錄》,原詩大意:

「生命是一連串的前奏曲,前奏曲後便是由死亡敲出第一個莊嚴音符的無名之歌。對於人類,愛情是最迷人的晨光,但可怕的狂風暴雨突然來臨,把青春的幻想打破,當疾雷襲擊時,靈魂的聖殿就被燒燬了﹐這時歡樂與希望都被摧殘。為了忘卻暴風雨的浩劫,人們逃到田園中尋覓安靜與和平,但人們不能久安於自然的溫柔懷抱。一旦號角長鳴,他們又投身猛烈的戰鬥,在戰爭中顯示自己的力量,重新尋求生存的自信。」

本曲由四段情景所構成,一、青春的情思與愛的需求;二、生命的狂風暴雨;三、愛的安慰與和平的田園;四、戰鬥與勝利。

 

楊照,〈永恆生命的前奏交響詩「前奏曲」〉,《想樂二》,天下文化,2012.09一版,第288-293頁:

李斯特「前奏曲」樂譜上寫著:「我們的人生不就只是那未知讚美詩的前奏嗎?--那開頭第一個莊嚴音符就以死亡音調寫成的讚美詩。愛是一切存在的光燦黎明,然而命運註定:最切的歡愉必然被風暴打斷,美好的幻覺必然被致命的打擊趕跑,崇高的祭臺必然被無情的雷電吞噬;承受了如此殘酷傷害後的靈魂,自風暴中走出,必然努力讓自己的記憶在原野的平靜優雅中休憩。不過人很難長久讓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給予的原初幸福寂寥中,每當『號角響起』,他就匆忙趕赴危險的陣地,不管打的是什麼樣的戰爭,都能將他召喚到前線,在戰鬥中恢復完整的自我意識,與全副的精神能量。」李斯特指的是法國詩人拉馬丁的作品《詩的沉思》,尤其是其中一首頌詩的內容。

「前奏曲」不是「前奏曲」,不是放在什麼其他音樂之先的「前奏」;「前奏曲」本身是一部「交響詩」。

人真實活過的生命,其實只是一段前奏,而不是本體;這是拉馬丁建立的隱喻。人生總是在追求,等待一個遠比我們龐大、恆久的主題,或許是上帝、或許是真理、或許是幸福或隆崇的名聲。活著的時候,我們總是努力趨向那龐大、恆久的主題,但也總是要等到我們死去,不再能掙扎努力的那一刻,主題才真正彰示出來。不管再怎麼偉大的個體生命,都只能是那抽象、全幅生命的前奏。

 

我手上有的CD

1、Arpad Joo 指揮, 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Brilliant。(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8629

 

 

2、Leonard Bernstein 指揮, New York Philharmonic Sony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50078

 

 

3、Kurt Masur 指揮,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EMI。(推薦)

 

http://www.ccr.com.tw/goods/12199

 

 

4、Herbert von Karajan 指揮,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DG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007605

 

 

5、Martha Argerich , Daniel Rivere 雙鋼琴。 EMI。(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7647 

 

6、Wilhelm Furtwangler 指揮, Wiener Philharmoniker。 EMI。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67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cho B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