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Liszt)《但丁交響曲》(Dante Symphony)S109
樂曲簡介:
邵義強著,《浪漫派樂曲賞析(二)》,錦鏽出版社,第280-283頁):
Eine Symphonie zu Dantes Divina Commedia。
最初李斯特是計畫照但丁原著的順序,由地獄、煉獄和天堂的三個樂章分別寫作,但因華格納的建議,遂由目前的兩個樂章構成,天堂剖分就置於煉獄樂章的最後,使用女聲合唱,加入「聖母讚美歌」。
本曲並非把原著以敘事方式表現出來,和通常的標題音樂也迥異其趣,更不是一首絕對音樂的交響曲,而是偉大文學作品的讀後感想以音樂方式表出來。
第一樂章「地獄」。本樂章共有兩個骨幹主題,第一主題是緊迫的長號主題,此主題上註有但丁原著中地獄之門上銘刻的字句:「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這時伴隨著陰森、威脅似的定音鼓與銅鈸的亂擊聲,增添悽愴的氣氛。
第二主題由法國號和小號主奏,譜上記有地獄之門的最後一句話:「你們走進來的,抛棄一切的希望吧﹗」這裡使人想到沒有尊嚴地進入亳無慈悲可言的地獄情景,不久就展現出因恐怖與戰慄而不停地哀嚎的地獄景象。
其後情趣一變,成為溫柔的情景,這是但丁在地獄中遇到一對可悲的情侶富蘭潔絲卡和保羅,他們兩人飄蕩在颶風中,但仍深情地相擁不離。
美麗的富蘭潔絲卡原是波倫塔家的公主,因政治上的關係,嫁給醜陋的貴族喬望尼,而保羅曾代替喬望尼和富蘭潔絲卡舉行婚禮,富蘭潔絲卡事後才發現被騙。。婚後不久,喬望尼發現她和保羅有了戀情,就在兩人相擁時,喬望尼舉劍將兩人殺死。
富蘭潔絲卡向但丁說:「愛,一朝萌起,就不容所愛者離去,並且如你所見,他至今未把我抛棄。」
第二樂章「煉獄」。但丁站在地獄的高山上,想像著死者靈魂必經的煉獄。在世時犯過罪的亡魂,要在這裡攀登峭壁峻嶺,越過層巒疊嶂,以懺悔自己的罪過,憑著贖罪的意志,才有得救的希望。本樂章栩栩如生地把這情景表現出來。
「煉獄」的後半部就是女聲合唱的「聖母讚美歌」。
楊照,〈要求太高的交響曲〉,《想樂二》,天下文化,2012.09一版,第294-299頁:
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巡禮之年》中,有一首標題叫〈但丁讀後〉。不過《但丁交響曲》和鋼琴曲不異其趣,不是要用音樂來抒發、表達閱讀《神曲》產生的種種思維與感受,而是要藉管弦樂多樣變化的聲音來轉寫、刻畫《神曲》中的場景。
完成後的《但丁交響曲》有一個代表「天使之音」的樂部,由女聲合唱團擔任,為了製造從空而降的效果,這些女生必須站在比樂團高的地方,而且不能被觀眾看到,只聞其聲不見其身。
更多、更特別的突破不在表演的形式、布置上,而在樂曲的核心—樂譜和器樂聲音上。……
……在樂譜行間,李斯特寫了一行給樂手和指揮的指示:「這一段意味著瀆神嘲諷的笑聲,兩支豎笛和中提琴部應該演奏得很尖銳」。
……有一段李斯特設計了在定音鼓盡情敲打時,旁邊突然冒出了銅鑼聲音,但不是一般的銅鑼聲,而是故意用布包纏起來的銅鑼……
《但丁交響曲》使用了很多新奇的和聲……
《但丁交響曲》樂譜出版後,李斯特立即送了一本給華格納。上面親筆題簽:「如同味吉爾引導但丁,你引導我行經那神秘、充滿生命的和聲原野。從內心深處對你說:『你是我的老師,你是我的權威﹗』以不變、忠實的愛將這首作品送給你。」
《但丁交響曲》於1857年12月在德勒斯登首演。那是個不折不扣的災難,理由很簡單,團員根本無法理解李斯特到底要幹嘛,他們更達不到李斯特的要求。
……明明是李斯特最具創意且深思圓熟作品,卻被深埋於歷史中,很難有演出的機會,太可惜了。
我手上有的CD:
1、Hartmut Haenchen 指揮, Netherland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Chorus。 Brilliant。(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8629
2、Kurt Masur 指揮,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EMI。(推薦)
http://www.ccr.com.tw/goods/12199
留言列表